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於重慶城西14公里,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時期盛產及轉運瓷器得名。
「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古鎮的寫照。
最近幾年重慶市快速發展,磁器口是少數還保有老重慶風味的地方。
據載興鎮始於宋朝(西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清末民國時期達極盛,自古以來便是重慶重要的水路碼頭,有"小重慶"之美譽。
鎮上建築極具川東民居特色,石板路與沿街民居相依和諧,房屋結構多為竹木結構,穿門夾壁或穿半木板牆。
沿街店鋪多為一進三間,長進深戶型,店鋪後面一般為四合院。
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大多維持明清建築風格,磁器口老街的石板路全由上好青石舖就而成故稱青石老街,街上的石頭最老的已有千年的歷史,真實的記錄了古鎮的歲月滄桑。
磁器口的青石老街,每一塊石板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每一塊石板都是一個活的靈魂。
石板路寬處6 -8米,窄處僅2 -3米,其寬度與街邊房屋之比例大體為1:1.5到1.8之間,所以走在石板街上,抬眼所見房屋高低錯落自然和諧,尺度宜人,極富韻味。
沿街商店、小吃舖林立,街邊的匾額古色古香,街上還有傳統的糖人、米刻等工匠進行現場製作表演,不經意間彷彿有時光倒流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