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國外旅遊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92.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1.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95.JPG 

    此次希臘行程對雅典衛城抱著極高的期待,總揣想著這座建於西元前五世紀的城邦高踞雅典一隅該是如何笑看希臘古今文明遞嬗?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28.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40.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46.JPG

    山門前簇擁的人潮說明了這是到雅典絕不可錯過的景點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08.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11.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26.JPG

           進山門後不久在右手邊便可看到戴奧尼索斯劇場(Theatre of Dionysos) ,這座希臘最古老的劇場除了座位外保留下來的並不多,只能透過半圓形舞台後方殘存的部分浮雕來追憶曾經的風華。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50.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53.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61.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66.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72.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77.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82.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86.JPG

    初見巴特農神殿Parthenon時有些許的失望,因為他並沒有想像中的高大雄偉,或許是之前所看到的相片大都以仰角拍攝所以產生了錯誤印象吧?很喜歡這西元前447年建造的多立克式Doric Order柱子,柱頭無裝飾,柱身多有凹槽,近看其實是上細下粗,仔細觀看角落的四根柱子,也是為了視覺上的效果而更加粗了並且向內微傾,同時為了對抗下垂的錯覺,神殿並不是水平蓋在山丘上,而是底部二側比中央略高,使整座建築物看起來更為穩定,在當時著重數學與邏輯的文化風氣下,無論是建築結構或是比例都是經過精密的計算與設計,如此一來,無論從遠方或哪個角度觀看巴特農神殿都完美得無懈可擊,外觀雄偉卻不沉重,肅穆而簡單,在視覺上充分展現力與美的張力,無怪乎能成為完美的建築典範,連大英博物館都是仿效它的形式結構建造而成。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49.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179.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183.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158.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169.jpg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147.jpg

    一直很想實地欣賞伊瑞克提翁神殿Erechtheion的少女門廊Porch of the Maidens,雖然現場都只是複製品但親臨現場仍令人驚嘆(真跡已移往旁邊的新衛城博物館內,其中有一座則保存在大英博物館),Caryarids少女像將一隻腳略往前伸且呈彎曲姿態巧妙地分散了原本建築屋頂的重量,少女衣飾栩栩如生的縐褶及美麗蜷曲的長髮與髮辮自然流露出一派優雅氣質,天上與人間,眾神與眾人,在這裡彷彿不曾老去。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098.JPG

    走在衛城裡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沿途光滑的大理石板路了,經過千年歲月的琢磨這些大理石板路變得又光又滑,沿途聽到不少遊客跌倒的驚呼聲,每一舉步都得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會滑跤,佇立在神殿旁不禁尋思起莊子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哲理,衛城裡這些神殿曾經擁有多少輝煌燦爛的歲月?但歷經砲火摧殘雖屢次重修但如今也只剩這些斷垣殘壁供後人憑弔,而腳下狀似無用毫不起眼的大理石板卻屹立千年歷久彌新,默默地笑看人間煙雲~~~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7-1.jpg

    海羅得斯阿提卡斯音樂廳Odeon of Herodes Atticus是當時的富豪哲學家海羅德斯為了紀念他死去的妻子,於西元161年間所建造並獻給雅典市民,這座擁有近2000年歷史的半圓型劇場平時並不對外開放,只能在衛城山坡上遠遠欣賞,每年6-9月間的希臘藝術節(Hellenic Festival)此劇場則成為主要的展演場地之一,在書上曾看過這音樂廳夜晚演出時的照片,觀眾席上坐滿聆賞者,漆黑的座席上只有朗朗星空映照,舞台後方則是萬家燈火的凡間歲月,很可惜無緣在亙古的月色下坐在此劇場裡享受微風輕拂中的古老劇碼,感受時光交錯的淒美景致。

2019 0811-03《雅典│衛城(Acropolis of Athens)》7-2.jpg

 

 

文章標籤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晨6點多再次爬上蕭安東南方的小山坡,俯瞰晨霧中的蕭安似乎多了一份柔美與嫵媚。

    清晨的蕭安商店都尚未營業,整條街道沒有白天的喧囂只是一大片的藍,靜靜地走入這夢幻的藍色世界真是美極了!

2018 0713-1《蕭安│風情》252.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046.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054.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078.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081.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083.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085.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093.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00.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01.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03.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04.jpg

    蕭安留給我的最深記憶不僅僅是那藍色房子組成的童話世界,還有清晨山頂的日出~~~安逸,寧靜

2018 0713-1《蕭安│風情》108.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09.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10.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14.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16.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17.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21.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26.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30.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32.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55.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58.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62.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66.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79.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180.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204.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211.JPG

2018 0713-1《蕭安│風情》250.JPG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 0712-3《蕭安│風情》471.jpg

    白天的蕭安巷弄間皆販售著紀念品,熙來攘往的觀光客便穿梭在這藍色山城的紀念品間。

2018 0712-3《蕭安│風情》480.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016.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72.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75.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018.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075.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077.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083.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32.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35.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55.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72.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73.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200.JPG

    舍巴拉人是里夫西部主要的原住民,是柏柏人的一支,受阿拉伯與西班牙的影響很深,人數約有百萬人,多半能說西班牙語,註冊商標則是流蘇大草帽。

2018 0712-3《蕭安│風情》300.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12.JPG

    蹲在地上看著這些天然顏料每種顏色都覺得好美,有種小時候看著玻璃彈珠的單純喜悅。

2018 0712-3《蕭安│風情》171.JPG

    與希臘的藍白小鎮聖托里尼不同,其實蕭安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般精緻,也並非處處皆藍。但正是這些稍有違和的生活氣息,加上隨意的雜亂感,反而讓一切顯得更完美了。

2018 0712-3《蕭安│風情》207.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293.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38.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44.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46.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51.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65.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04.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38.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46.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48.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53.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59.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67.jpg

 

 

 

 

 

 

 

文章標籤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 0712-3《蕭安│風情》412.jpg

美得像詩般的藍色山城~~~契夫蕭安(Chefchaouen)

    美麗山城契夫蕭安位在一處山谷的開口,海拔高度500~700公尺,人口不到4萬人。

2018 0712-3《蕭安│風情》415.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17.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18.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26.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32.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50.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54.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78.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84.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85.jpg

    1417年為了防禦葡萄牙入侵而建的城堡是蕭安建城之始,由於地形的阻絕且居民十分排斥外人,深山裡的蕭安一直是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歐洲人對它鮮有所知。

2018 0712-3《蕭安│風情》025.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032.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036.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063.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070.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099.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02.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14.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27.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57.JPG

    遺世獨立5個多世紀,蕭安保存了極為鮮明的古老安達魯西亞的特色,即便今天已是一個十分熱門的觀光區,蕭安獨特的古風依然濃醇。

2018 0712-3《蕭安│風情》161.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79.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198.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218.JPG

    與其他老城相比,蕭安的建築顯得十分古拙樸實,少見繁複的裝飾,白色的大小房屋參差相接,配上赭紅色的屋瓦及土黃色的老舊牆垣,蕭安便靜靜地遺落在這片夢幻淺藍中。

2018 0712-3《蕭安│風情》224.JPG

    蕭安街頭隨時都能看到身穿寬鬆尖帽連身長袍的男性,這種很像睡袍的裝束在坦吉爾、得土安都能看到,愈深入山區就越普遍

 

2018 0712-3《蕭安│風情》247.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250.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267.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271.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276.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282.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296.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10.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12.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21.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62.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78.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80.jpg

    蕭安之所以令人難忘乃在於它充滿魅力的光影與色彩,小城房屋的牆面除了白色以外,都一律粉刷上深淺不一樣的藍色,大門不是保持材質本色,就是漆成藍色。

2018 0712-3《蕭安│風情》390.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93.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96.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398.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00.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02.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03.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05.jpg

2018 0712-3《蕭安│風情》407.jpg

 

 

 

 

 

 

 

 

 

 

 

 

 

 

 

 

 

 

 

 

 

 

 

 

 

 

 

 

 

 

 

 

 

 

 

 

 

 

 

文章標籤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18 0712-2《得土安│風情》043.JPG

    得土安(Tetouan)人口30多萬,是摩洛哥北海岸的第二大城,距離地中海約10公里。

1-2.2018 0712-2《得土安│風情》037.JPG

 

1-3.2018 0712-2《得土安│風情》039.JPG

3 (1).jpg

得土安北面山坡上的白色房屋

2-1.2018 0712-2《得土安│風情》004.JPG

4..jpg

4-1..jpg

1920年代西班牙殖民政府在老城的西南開闢新城區(Ensanche),新城區以穆萊迪廣場(Place Moulay el Mehdi)為中心,四周有銀行、郵局等公共建築與一座教堂,這座鮮黃色教堂矗立在穆斯林的世界裡顯得格外醒目。

2-2.2018 0712-2《得土安│風情》130.JPG

2-3.2018 0712-2《得土安│風情》123.JPG

 

2-4..2018 0712-2《得土安│風情》126.JPG

9..jpg

  9-1..jpg 

廣場邊的咖啡座

8.jpg

    由穆萊迪廣場沿著穆罕莫德五世大道向西連接老城的西班牙廣場(現稱哈珊二世廣場),廣場兩旁大飯店、戲院、賭場林立

5..jpg

    哈珊二世廣場是老城最大的入口,昔日的西班牙總督府與舊皇宮都在廣場旁,廣場上四支宣禮塔造型的泛光燈十分有特色。

5-2..jpg

10..JPG

    經由廣場邊的這道舊城門20世紀的西班牙市區和17世紀的安達魯西亞老城就此連成一氣。

文章標籤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06.JPG

1-2.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05.JPG

1-3.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28.JPG

1-4.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31.JPG

1-5.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33.JPG

    前往坦吉爾途經艾西拉,中午時分就安排在當地的一家飯店泳池畔享用簡單的風味料理。

2-1.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11.JPG

2-2.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14.JPG

2-3.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16.JPG

2-4.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18.JPG

2-5.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21.JPG

2-6.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26.JPG

    標準的摩洛哥三道式風味料理:沙拉、牛肉塔吉鍋和水果。塔吉鍋濃郁的湯汁用麵包沾著吃真是美味極了!

3-1.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53.JPG

3-2.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67.jpg

3-3.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55.JPG

    飯後老爺提議到鄰近的海灘走走,感謝帥氣貼心的領隊總是盡量滿足團員們客製化的要求,特別請司機轉個彎帶我們來到海灘。海灘上有供遊客騎乘的駱駝,以前看過在海灘上騎馬很浪漫,至於在海灘上騎駱駝倒是第一次見到不免喜出望外,印象中駱駝不是應該行走於沙漠上的嗎? 有幸在大西洋濱欣賞駱駝在沙灘漫步真是一種奇特的經驗,與陸上行舟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75.jpg

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76.jpg

3-4.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64.jpg

3-5.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66.jpg

3-6.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77.jpg

3-7.2018 0711-5《艾西拉│午餐%26;海灘》074.jpg

 

 

 

文章標籤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69.JPG

1-2.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71.JPG

    烏達雅城堡係位於拉巴特前往坦吉爾路上沿海濱山坡而建的一座城堡,現存烏達雅城堡對外開放的區域有三部分:一是院內花園,為伊斯梅爾國王於17世紀所建,二是博物館,三是高空平台為空中市場遺跡,城堡內保留著柏柏爾民居和街道別具風格。

1-3.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59.JPG

1-4.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62.JPG

1-5.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64.JPG

1-6.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63.JPG

1-7..JPG

1-10.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62.JPG

1-11.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64.JPG

1-12.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66.JPG

1-13.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70 (1).JPG

1-14.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72.JPG

1-16.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87.jpg

1-17.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89.jpg

1-18.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91.jpg

1-19.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201.jpg

1-20.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208.jpg

1-21.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215.jpg

門樓樣式還保留著摩洛哥殖民時期的傳統色調

1-8.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55.JPG

1-9.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56.JPG

1-15.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84.jpg

1-22.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231.jpg

城堡內是一個藍白相間的小鎮,走進這樣的場景總教人忍不住要猛按快門狂拍呀!

3-1.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85.JPG

3-2.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86.JPG

3-3.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90.JPG

3-4.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94.JPG

3-5.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14.JPG

3-6.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18.JPG

3-7.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19.JPG

3-8.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30.JPG

3-9.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39.JPG

3-10.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42.JPG

3-11.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45.JPG

3-12.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49.JPG

3-13.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76.jpg

    這裡的門也很有學問,咖啡色的門是阿拉伯人的家,門把是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的右手,人們認為它能帶來祝福,以及抵擋邪惡的魔力,這門把在阿拉伯人的門上也有歡迎客人之意。藍色的門裡面住的則為柏柏人,門把為圓形鐵環,也寓含著他們注重隱私不喜歡外人打擾。

2-1.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84.JPG

2-2.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08.JPG

2-3.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82.JPG

2-4.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03.JPG

2-5.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05.JPG

2-6.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37.JPG

2-7..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82.jpg

2-8.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228.jpg

    甫入城堡隨處可見喵星人慵懶自在的身影,後來才發現摩洛哥到處都是喵星人,連在五星級飯店的花園也可以看到牠們輕巧的身影,原來貓在伊斯蘭教裡有特殊的地位,據稱穆罕默德十分愛護他所養的寵物貓米埃扎,曾經為了不打擾正在衣袖上睡覺的米埃扎而剪掉袖子,人們因而也認為貓是十分乾淨的動物,當地導遊說飲用水被其他動物喝過他們認為已經弄髒了會倒掉,但是如果是被貓喝過他們則認為還是乾淨的可以喝。

4-1.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32.JPG

4-2.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92.jpg

4-3.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93.jpg

4-4.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97.jpg

4-5.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199.jpg

    在這個藍白幽靜的小鎮裡忍不住會讓人想放慢腳步,隨便找個角落放空一下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6-2.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220.jpg

6-3.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037.JPG

6-1.2018 0711-4《拉巴特│烏達雅堡》220.jpg

 

 

 

文章標籤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45.jpg

1-1.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41.jpg

1-2.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54.jpg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係以傳統摩洛哥風格由大理石所建造完成

1-2.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54.jpg

1-3.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57.jpg

1-4.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68.jpg

1-5.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09.JPG

1-6.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33.JPG

陵寢旁邊則為美輪美奐的公主堂

1-7.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59.jpg

1-8..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37.JPG

1-9.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40.JPG

1-10.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43.JPG

    陵寢四周都有門,每個門口前都有護衛軍駐守,這裡的護衛軍不像台灣的憲兵一動都不能動,與他們合影時他們對我這東方臉孔也都很好奇,常常低聲和我交談頗覺有趣。

2,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06.jpg

2-1..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04.jpg

2-2.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10.jpg

2-2.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12.jpg

2-3.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18.JPG

2-4.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22.jpg

2-5.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31.jpg

2-6.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23.jpg

2-7.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63.jpg

2-8.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65.jpg

2-9.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67.jpg

    走進室內,四個角落也都站有護衛軍。有眼尖的團員發覺門內外護衛的服飾顏色紅綠相反,她以為陵寢門內外是陰陽兩界所以護衛軍服裝顏色也要相反,當時她詢問當地英文導遊,沒想到得到的神回答竟是[因為國旗外面是紅色裡面是綠色,所以裡面的護衛兵穿的制服顏色就要反過來],哈哈!這也算是摩式幽默吧?我從其制服和帽子的顏色及樣式不同,及所配帶武器及配飾亦不同,還有輪班換崗哨時間不同,猜測可能是因為隸屬不同單位之故吧?至於真實答案就不得而知了。

3.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48.jpg

3-1.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55.jpg

3-2.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15.JPG

    室內屋頂挑高十分精美華麗,牆壁及地板則以磁磚拼貼幾何圖形裝飾,往下看,肅穆華麗的陳放著穆罕默德五世的靈柩。

4.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49.jpg

4-1.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27.jpg

4-2.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58.jpg

5.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16.JPG

5-1.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18.JPG

5-2.2018 0710-5《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47.jpg

5-3.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69.jpg

5-4.2018 0711-3《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陵墓》071.jpg

廣場外圍牆入口處則分別由皇家騎兵隊戊守著。

 

 

 

文章標籤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86.JPG

1-1.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92.JPG

    哈山紀念塔於西元1195年因Yacoub al-Mansour皇朝統治者欲建立一座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而開始興建,原本計畫建築60公尺高的哈山紀念塔蓋到44公尺時,因為在 1199年時統治者逝世而停止留下這一幅時光凍結的畫面。

1-2.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09.JPG

1-3.2018 0711-2《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20.JPG

1-4.2018 0711-2《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26.JPG

1-5.2018 0711-2《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28.JPG

    哈山紀念塔周圍許多圓柱原本係為建築大清真寺,但是卻在1955年時的大地震被震毀了,只剩下眼前這些頹圮的圓柱遺址。

1-8.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11.JPG

1-9.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55.JPG

1-10.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62.JPG

1-11.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67.JPG

1-12.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77.jpg

1-13.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82.JPG

1-14.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84.JPG

1-15.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44.jpg

1-16.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33.jpg

1-19.2018 0711-2《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16.JPG

1-20.2018 0711-2《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19.JPG

1-21.2018 0711-2《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43.JPG

1-22.2018 0711-2《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48.JPG

2.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21.JPG

    好喜歡這裡的磁磚壁飾,簡單對稱卻不乏味的幾何圖形構圖加上巧妙的色彩搭配真是令人百看不厭,尤其在參觀過當地工廠後才知道每個小圖案都是先經過人工細細雕琢再予以拼接,也因此每個圖案都是獨一無二的,每次看到時總忍不住要伸出手輕輕撫觸感受那工匠們所雕琢出的細緻手感。

3.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13.JPG

3-1.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29.JPG

3-2.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41.JPG

3-3.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10.JPG

3-4.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22.JPG

3-5.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25.JPG

3-6.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31.jpg

3-7.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32.jpg

3-8.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33.jpg

3-9.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28.JPG

3-10.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37.jpg

4.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47.JPG

4-1.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45.JPG

4-2.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52.JPG

4-3.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14.JPG

4-5.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20.JPG

    看到古城牆總忍不住要靠過去感受那等風華與滄桑,覺得這種牆面怎麼拍都漂亮!

5.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14.JPG

5-1.2018 0711-2《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10.JPG

5-2.2018 0711-2《拉巴特│哈桑紀念塔》035.JPG

    因為旅宿的飯店離哈山塔很近且日落又很晚(大約8,9點)所以回到飯店匆匆洗去一身風塵後便和老爺先信步走到廣場放風,傍晚時分的廣場到處都是當地居民出來吹風散步聊天與白天只有少數觀光客大相逕庭,也因而更能貼近當地生活作近身觀察。

6.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76.jpg

6-1.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83.jpg

6-2.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84.jpg

    來摩洛哥之前讀到許多關於當地人不喜歡入鏡的相關訊息,在機場辦理入境時更親眼目睹外國觀光客因為拍照而發生極大爭執的場面,但到各處旅遊時我總喜歡和當地人接觸以體驗當地人文風土民情,其實步出飯店時心底有點擔心自己身著手作的第一件小洋裝好像太短恐怕失禮,沒想到我竟成為廣場上注目的焦點,好多當地人都很開心地跑過來和我合影,老爺不禁調侃我頓時成為網紅。

6-3.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88.jpg

6-4.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91.jpg

6-5.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199.jpg

6-6.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25.jpg

    和這家人合影離去後遠遠地還聽到他們開懷的笑聲,這真是一個美好的黃昏。

7.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49.jpg

7-1.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50.jpg

    世界盃足球賽正風靡全球,圍牆邊一群孩童正在踢著足球,要求給他們拍照時,孩子們開心地作出各種鬼臉還自稱是偶像梅西。

7-2.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53.jpg

7-3.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57.jpg

7-4.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61.jpg

7-5.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11.jpg

7-6.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13.jpg

  閒晃至天色漸暗風微寒才緩步回飯店享用晚餐結束這精采的一天。

8.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64.jpg

8-1.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62.jpg

8-2.2018 0710-4《拉巴特│哈桑紀念塔》265.jpg

 

 

文章標籤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威尼斯帶給世人的魅力是以水都、建築、藝術、宗教、橋樑、交通船舶、寫意的生活為主,彩色的威尼斯也是美麗的威尼斯。



 



由於威尼斯市內道路狹窄運河交錯,整座島上沒有任何的車輛,交通方式除步行外水上交通是主要的代步方法。其中貢多拉(Gondola)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傳統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現今威尼斯人通常會使用較為經濟的水上巴士(vaporetti)穿行市內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島。



貢多拉 Gondola就是搖櫓船的意思,她全由人工打造沒有一根鐵釘所以造價不斐,據說早期擁有Gondola的威尼斯人為了炫耀自身財富就將Gondola塗上鮮豔色彩,直至14世紀黑死病橫行歐洲奪走了許多人生命,當時Gondola載運了無數的屍體乃將其漆成亮黑色。威尼斯政府就在1562年頒佈了一條法令,規定所有的貢多拉必須漆成黑色並且統一了她的特定樣式,於是她就成為威尼斯最具風味的交通工具也是威尼斯的標誌。



對觀光客而言若是想體驗悠閒的懷舊氣氛,那就非得乘坐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交通工具~貢多拉由一船夫站在船尾划動,船隻整身漆著古樸的黑漆,船底平鋪,兩頭尖形的船首高高蹺起,是威尼斯水道上最具古典風味的交通工具。



怎麼一直拍這位帥哥ㄚ? 因為他就是我們的船夫啦!




貢多拉船夫的傳統服飾是一頂繫絲帶的草帽,條紋上衣和黑褲。船夫悠閒自在的撐著貢多拉穿梭在水道中,有一點點浪漫,有一點點詩意。



船的頭尾尖尖的翹起,這是貢多拉的最大特色,船身不對稱的造形可平衡划槳的力量,貢多拉的船首偏左,左邊比右邊寬24公分,若非如此,划槳時船身便會打轉。



 




在兩岸古老建築的掩映下,年輕的船伕搖櫓穿梭往來的景象,給威尼斯注入了如流水般詩意的氣息。我們還請了一組樂師在船上演唱當地民謠,渾厚的歌聲搭以聲樂的唱腔,歌聲就在河面上漂盪開來,在河道狹窄處更形成迴音,歌聲縈繞久久不散,時而吟哦起優美的十四行詩,雖然聽不懂內容但那抑揚頓挫的音韻仍令人神往!



現在就跟隨我搭著貢多拉欣賞美麗的威尼斯吧!






住家靠窗與陽台的地方多擺設花朵,與水渠相應,格外美麗。建築物牆壁多為淺咖啡、淡黃、淡紅色系列配上紅瓦,格外顯得突出與美麗。


 





窗臺上滿是奼紫嫣紅的盆栽,門前供小艇停靠的泊岸,水聲漫漫,水花幾可拍到住家門檻。



販賣面具的商店


面具是每年威尼斯嘉年華時人人必戴的裝飾品喔!



威尼斯街上有許多面具專賣店,是造訪威尼斯的最佳紀念品。



威尼斯會不會沈沒?比薩斜塔會不會倒?..似乎成了義大利人全世界觀光客心中最大的恐懼!~~~有機會趕快去喔!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威尼斯是個浪漫的水都,她的美,固然在於那水波盪漾、輕舟漫遊的詩情畫意,卻也在於那足以傲視世界的文化與藝術遺產。




由於威尼斯早期是東方國家與歐洲世界往來通商的要港,因此繁榮的商務不僅僅為當地帶來了雄厚的建設資本,也為當地帶來了東西文化摻和的藝術特質,所以稱她為「藝術之城」一點也不為過。



1987年威尼斯及其環礁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威尼斯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的城市,市區涵蓋義大利東北部亞德里亞海海邊的小島和鄰近一處半島。威尼斯中心舊市區街道狹窄,共有117條水道、118分佈在"瀉湖"上的島嶼401座橋梁,故有水都之稱,其中有一條大運河貫穿整個市區,是世界上唯一不通汽車的城市。



 



隨著水都歷史的發展,聖馬可廣場成為威尼斯的政治重心,重要的建築如拜占庭風的大教堂與哥德式的總督府皆在此。



當年拿破崙征服威尼斯,看到聖馬可廣場忍不住興奮地說「這是歐洲最美麗的畫室!」,足見她的美如何撼動人心。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除了靠碼頭的地方留有一出口外,四面都為豪華典雅的建築物所環繞,總督府、聖馬可大教堂、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建築。



 



聖馬可廣場周圍布滿斑駁富歷史色彩的建築物景觀,廣場上充滿著音樂、情侶、鴿子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是全世界最浪漫的廣場之一。



聖馬可教堂(St. Mark's Basilica)建於西元839年,融合拜占庭、哥德式、伊斯蘭式和文藝復興式各種風格。教堂內部極盡裝飾之能事,以金箔為主調鑲嵌各種聖經故事的繪畫,有「黃金教堂」的美稱。



鐘樓聳立於聖馬可廣場上,高達98.5公尺 ,塔頂冠以彭恩設計的黃金風標。



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位於聖馬可廣場附近建於1603年,橋的兩端連接總督府與監獄之間,聽說從前犯人在總督府聽完審判後,就經由嘆息橋被帶到地牢中,從此可能就過著不見天日的牢獄生活,所以在經過這座橋時,總會透過橋的縫隙看看這外面的天空和美麗的景色,然後不由自主的便會發出嘆息之聲,嘆息橋之名乃由此而來,是威尼斯最著名的橋樑之一嘆息橋造型屬早期巴洛克式風格,橋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一側有小窗子。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一名死囚看見從前的戀人在橋的另一端與新歡親熱,不禁深深嘆息,嘆息橋從此成為了戀人見証愛情的地方。



威尼斯當地有一個傳說,日落時如果戀人們在嘆息橋下的貢多拉上親吻對方,就將會得到天長地久的永恆愛情。這個傳說使得嘆息橋成為世界上最具浪漫色彩的橋之一。電影《情定日落橋》(A Little Romance)就是在這取景的ㄛ




寫下經典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韋瓦第(Antonio Vivaldi)正是土生土長的威尼斯人喔! 1525歲時,在聖傑米尼亞諾教堂( St. Geminiano)及聖喬凡尼教堂(St. Giovanni)接受神父的訓練,25歲時他當上了神父,但為了能繼續他的音樂事業,便辭去了神父一職。



健康的聖母瑪莉亞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是為了慶祝1630年瘟疫結束所蓋的華麗圓頂教堂,她可說是水都巴洛克風格的極致,出自巴洛克大師隆格納(Longhena)之手,大師從32歲起便投注其畢生的精力於此教堂,而在他去世之後5年這座擁有八角形外觀的紀念性教堂才終於落成,整整費時50年。不過大師的心血並沒有白費,如今它已成為水都大運河畔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在聖馬可廣場遠眺夕陽西下時就可看到教堂最美麗的剪影。



碼頭上街頭藝人很多,可以給點小費和他們拍照留下一個美麗的回憶ㄛ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地勢最低點,在潮漲時和下大雨時,它是威尼斯首先被水淹的地方。下大雨時是理想的排水渠道,雨水從廣場的排水溝直接流入威尼斯大運河,但在漲潮時卻帶來麻煩,每天亞德里亞海潮漲時分,威尼斯大運河的河水同樣通過排水溝從聖馬可廣場的地下湧出形成一潭潭的積水,每年還會出現幾次潮水鋪滿廣場甚至水淹廣場的情景。






威尼斯以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地理景觀博得了全世界的青睞,但是今日卻面臨嚴重的挑戰。由於季節性的水患以及不穩定的地基,威尼斯平均每年下陷0.5公分,而全球暖化的結果導致海平面上升更加深了威尼斯的滅頂危機,如何保持地盤的穩定與維護藝術的完美,是威尼斯刻不容緩的問題。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乍見米蘭大教堂時,忍不住驚呼~~哇~~


完全被她的美所震懾住


一定要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她的雄偉瑰麗



米蘭大教堂,坐落於米蘭市中心的大教堂廣場,這座高聳向天仰望的教堂,繁複細膩而氣派萬千,是世界第三大教堂(第一名是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第二名是西班牙的西維爾大教堂)。米蘭大教堂的建造開始於1386,歷經兩個多世紀才完工,教堂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包含了哥德式新古典式,和新哥德式又稱巴洛克式,上半部分是哥德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複精美,是文藝復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站在這座宏偉逼人的建築物前,能感受到它那豐富細膩的風格。


 


 



 


欣賞大教堂最迷人的方式,就是爬到屋頂上,近處可欣賞一根根石柱上的精巧雕塑,遠處可以鳥瞰米蘭的全景,你可以選擇登上158階階梯,或者考慮在教堂外搭乘電梯。屋頂的尖塔叢林讓人震撼於其工程之浩大與雕工之精細,並且能夠表現哥德藝術的輕巧與高雅;經過六百多年的精雕細琢,米蘭大教堂表現出人們對宗教的虔誠與對藝術的執著,它的美絕對需要細細品味。大教堂最特殊的部分,一是聳立的石柱,與柱上的塑像,一是它的大理石立面,佇立在教堂屋脊上的共有135根石柱,與2245個塑像。


 



 


米蘭大教堂是馬克吐溫所稱「用大理石寫詩」之處,可用「氣勢逼人」形容之,在138座尖塔導引下,以無比力量伸向湛藍的天空,將哥德式建築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


 


 



 


 


因其菱角複雜的外觀,英國小說家D.H.勞倫斯稱大教堂是「學刺蝟樣子蓋的教堂」。


 



教堂內外共有人物雕像3159尊,其中2245尊是外側雕刻;有96個巨大的妖魔和怪獸形的排水口;頂上有135個尖塔,中央塔頂聖母瑪麗亞鍍金雕像,高4.2,重700多公斤,由3900多片黃金包成。


 



 



 


自塔柱間眺望外側雕刻


 



 


教堂內部簡潔、神聖而寬廣


 



 


 


教堂前的廣場建於1862廣場兩側林立的柱廊是深受米蘭人喜愛的聚集處


 


 



 


 



廣場的北邊就是世界上最古老和優雅的商店街--維克多.艾曼紐迴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這條四層樓高的迴廊上有許多商店、辦公室、酒吧和餐館。






重新回味


欣賞一下影片吧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義大利之旅其實最主要是陪同家人到比薩參加一個國際學術研討會


也因此在比薩停留了三天


或許因為停駐的時間較久讓我得以有機會細細品味這個小鎮的迷人處


羅馬的建築雕塑固然美得令人屏息但我卻獨鍾比薩這個小鎮


一般觀光客對比薩的印象可能就是比薩斜塔頂多再加個比薩大學吧?


但比薩小鎮給我的感覺是很悠閒很溫馨


在比薩的三天裡除了參加學術研討會外其餘時間我們就搭公車到處晃


搭火車到佛羅倫斯坐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前的石階上看人來人往


好喜歡在比薩搭公車的感覺


由於是個小鎮所以車上每個人彼此都熟識


一上車彼此親切的問候很自然的碰碰臉頰很開心的聊天


婦人們的穿著都像卡通“小英的故事”裡的婦人們穿著略顯寬鬆樣式簡單的連身洋裝給人的感覺就是好整潔好舒適



由神蹟廣場的城門往裡望


神蹟廣場的主要建築包括主教堂、鐘塔(也就是著名的比薩斜塔)洗禮堂和墓園





神蹟廣場城牆外的攤販



主教堂全景



主教堂正面


 



 


主教堂裡面的吊燈


據說伽利略有一天在主教堂作禱告時突然發現這個吊燈在擺動


他凝視著這盞左右擺動的吊燈用右手指按住左腕的脈搏心裡默數吊燈擺動的次數,發現他們有固定的關係,也因此啟發他進一步研究單擺的性質,最後發現擺錘等時性原理”




主教堂裡的椅子和廊柱


 



主教堂和斜塔


 



洗禮堂





參觀神蹟廣場的套票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它是由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黏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斜塔在1173年開始建造時的設計是垂直豎立的八層,但是當1185年興建到第四層時發現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導致鐘樓已傾斜偏向東南方,工程因此間斷了兩次很長的時間,歷經約200年才完工




 


義大利政府對於古蹟的維護不遺餘力,比薩斜塔傾斜日益嚴重所以在1990年關閉了12年進行維護,在斜塔四周用許多鋼索固定並用鋼板固定外牆,在斥資2500萬美元維修後終於重新開放,但仍限制一次開放30人次參觀半小時,而且票價高達15歐元一般觀光客很難進去參觀,我們由於時間充裕所以一大早就去排隊買票成為當天第一批客人,沿著塔內的293個階梯拾級而上是很奇妙的感覺,階梯歷經幾百年的磨損都有明顯的凹痕,而凹痕並非固定在階梯中央位置而是隨著斜塔傾斜的角度而偏移,拾級而上時可以明顯感覺鐘樓的傾斜,就是人會自然的歪向一旁,很有意思喔


 



爬到第五層時往外眺望的景觀




塔頂的大鐘




塔頂有一對俊男美女警衛看守


ㄛ! 覺得這警衛工作是世界上最棒的工作之ㄧ


一上塔頂只見他倆輕鬆的聊著天我就跑去當電燈泡啦




 


由塔頂向下望看見神蹟廣場草皮和整排商店街


廣場四周是11至14世紀間不同時期的建築群






地圖是旅行不可或缺的工具


當地有販售地圖小摺頁,收納方便又實用


路上的街道指標都用義大利文書寫,全看不懂只好對照著地圖上的文字形狀來猜測囉


 



比薩的公車票每60分鐘車程收費0.8歐元


剛開始我們跑去路邊的書報攤要買車票,經過一番比手畫腳才知道要去賣菸酒的商店才買得到


公車設有前後兩個門,車上前後各有一個打票機


一上車就自己拿票去打票機打


車票插進去打票機會在車票上方印一行字


兩台打票機都可以用而且打票機離司機都很遠


司機好像從來不關心乘客打票了沒耶


有一次搭一部公車從後門上當然就在後面的打票機打票囉


奇怪!打票機怎麼都不動,ㄛ!原來壞了


當然要表現出台灣人誠實的特質,趕緊走到前面的打票機補打囉


接下來啊!就開心地坐在位置上觀察每個拿票去後面打票機打票的當地人表情


 



您瞧!我們是不是太愛搭比薩的公車啊





每張車票都是一段美麗的回憶



喜歡比薩的另一個理由是她的公車票價比較便宜


您瞧!一樣是60分鐘的車程左邊是佛羅倫斯的公車票就要收費1歐元




這是去佛羅倫斯的火車票


 


要離開比薩時還發生一段小插曲


因為學術研討會比我們預計的時間還早結束,我們就想提早前往羅馬,趕回旅館提了行李搭車到機場已中午12點10分了,售票口原來有兩位售票員,其中一人正收拾東西準備離開,剩下的一位售票員前面有一位顧客,我們心想老外中午應該會準時休息,此時我們還要將機票換成提前2個小時的航班大概希望渺茫,怎知輪到我們時那位售票先生很熱心的幫我們查詢電腦又打電話詢問,電話響了好久對方才有人接,結果我們竟順利的提早2個小時到羅馬,您說比薩是不是一個很溫馨的小鎮啊?





莫名地喜歡鴨嘴筆,這是在神蹟廣場上的商店買的,附有十種不同的筆頭,裡面還附有一張紙印製著不同筆頭所寫出來不同的字體





您瞧這筆頭是不是很美呀?




喜歡以吻封緘那種感覺


所以看到有以蠟油封緘的銅印當然要買嘍


挑一個姓氏的開頭字母吧





喲!還要買個金黃色的蠟條來配啦!


 


 


配個音樂回顧一下吧!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義大利之旅帶回滿滿的回憶


打算分成幾個城市來記錄


今天就來看羅馬囉!


 



 


義大利的旅館都好貴,行前上網預約一間二星級的 B&B旅館就要五六千元


旅館位於中央車站附近交通便利


拖著行李到旅館已近黃昏稍做整理就外出閑晃


說是閑晃但心底還是怕怕,因為大家總說義大利扒手多治安不好


到一家大陸人開的比薩店吃比薩,問老闆我們想去競技場夜遊安不安全啊?


你猜老闆怎麼說 ?


他說呀只要錢不露白哪會不安全 ?再說你們台灣就安全嗎 ?


阿扁總統不是光天化日下挨了二槍嗎?


聽了竟一時為之語塞~~~~~


 




 


旅遊時總喜歡逛當地的市集,看到五顏六色的蔬果就覺得好開心


 




 



 



 


重新整理羅馬的相片心底總忍不住聯想起電影"天使與魔鬼"的情節


 



 


 


據說要背對著許願池從左肩向後擲下銅板許下的願望就會實現喔


 





 


已經忘了當時許下什麼願望了,只記得擲下銅板後忽然想起總統府衛兵交接的時間快到了


連忙揹起背包發足狂奔,還好及時趕到


不過還是台灣的衛兵交接儀式好看多了!


 




 


奧黛莉赫本所飾演的"羅馬假期"中知名景點--西班牙廣場


可能因為太有名了所以隨時擠滿了觀光客


 


~~~~~~~~~~~~~~~~~~~~~~~~~~~~~~~~~~~~~~~~~~~~~~~~~~~~~~~~~~~~~


 


該怎麼總結對羅馬的記憶呢?


繁忙,到處充斥著觀光客還有街上隨處可見的塗鴉讓市容顯得有點凌亂


還有還有    在羅馬逛了一天居然看到三起爭執事件,讓我見識到了羅馬人的火爆個性


儘管如此仍無法抹滅羅馬的美!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上次整理威尼斯旅遊照片怎麼可以遺漏掉這些搖櫓的帥哥呢?


在那浪漫的氛圍裡每位搖櫓者看起來都像電影明星


坐在小船裡隨波晃蕩  一邊欣賞美景  一邊欣賞帥哥


人生夫復何求!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學了蓋郵戳 ~~~~~~~


就翻出在威尼斯拍的照片一一給他用力的蓋郵戳囉!



 



 



悠閒地坐在小船上聆聽歌者吟唱著 散塔露淇亞


渾厚的歌聲在水面上飄蕩開來


真是美麗的記憶


 




 



這張作成郵票還頗有懷舊氣氛呢!






試試看貼膠帶的感覺吧!






那釘上大頭釘又會變成怎樣呢?


window-shop  也不錯喔!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