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到富基漁港吃過海鮮後便驅車前往朱銘美術館。朱銘美術館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展場,這是我第四次造訪,他每年好像在暑假期間會開放二個週六、日的夜間展覽,前幾年參觀過一次感覺很棒,作品在燈光的照射下呈現不同的風貌,草地上還有露天音樂會和觀星活動很棒喔,有機會不妨去體驗一下!


                       


              前往美術館的山徑上開滿了一大片芒花,忍不住要為她留下美麗的身影。


             


  

                    「蘆歌」


             水連水 山連山 細細的路千轉又萬折
             窗連窗 紗連紗 柔柔的夜婉轉而綿長
             雨連雨 煙連煙 白白的花飄飛千萬年
             雪連雪 天連天 茫茫的月千里共嬋娟


    


朱銘美術館是台灣最大的戶外美術館,座落在台北縣金山鄉西勢湖。整座美術館的設計、建造共耗費12年。 


            


美術館佔地約11,目前開放8左右,大多為戶外展示空間。園區依山而建,高度約在海拔165~185公尺間,園區內可遠眺金山海景。


            


    朱銘是沈思靜觀的藝術開拓者,他少年時跟隨傳統藝師學藝,習得一手精湛的木刻技巧,當時著重寫實基礎功夫,這樣的經驗讓朱銘瞭解木料特質,並累積豐富的創作經驗。拜師楊英風期間,朱銘接觸到不同於傳統木雕的學院觀點,但這兩者在朱銘身上並行不悖。
                     


朱銘嘗試簡化作品的說明性描寫,著重呈現雕刻量感與質感。這個時期發展出「太極系列」作品,省略細節,注重作品本身的塊體結構,這種穩定的形體結構,傳達出太極拳蘊含的文化厚度。


     




    由於許多太極作品非常大型,為不受限於木材尺寸,朱銘嘗試保麗龍翻銅,意外發現大刀闊斧的抒意,發掘出保麗龍切割後大塊面體積感所呈現的快速刀法力道之美,氣勢內斂卻又震攝人心。


    



    朱銘的藝術飽含充沛的生命力,不同時期的創作均顯現他對造形的思索與體悟,依據創作需要,不斷一再挑戰不同的創作材質,並全力發掘材質特有的形式語言。


        

          


    1980年代以後,以個體或群體為題材的「人間系列」,嘗試多元媒材創作,如木刻上彩、海棉翻銅、不銹鋼、陶塑等。不銹鋼與海綿材質的使用,透露朱銘對於材質與造型的堅持;陶塑隨機性造型突顯其隨性率真的創作態度。              
          


    朱銘的美學觀:「藝術不是學習,藝術是修行;想種活藝術的種子,要修行」朱銘是一位極度重視原創力的藝術家,在他的美學系統裡,「種子」是非常核心的意象,他認為,將藝術的種子,種活在心田,當種子活了,藝術便主宰了創作者,創作者於是成為藝術的使者。藝術的種子如何具備生機活力?別無他法,唯有透過「修行」的方式。節錄自潘煊《種活藝術的種子──朱銘美學觀》                                 
         


   「人間系列彩繪木雕」的快速刀法透露出朱銘創作間即時性巧思,局部塊面色彩描繪出人物的服飾、領帶、帽子等服飾配件,帶有裝飾性效果,賦予木刻現代性特徵,同時扮演辨識身分的符號象徵。
             


    立體創作外,朱銘也悠遊於拼貼、水墨、書法等平面創作,在這些作品中朱銘發揮水墨繪畫的美學精神,以簡馭繁,以寫意的方式,透過簡單的線條或大色塊,傳達出人物姿態與神情,簡約而神采奕奕。               


           


                    地獄在人間


                    人間有天堂


                    問君何處去


                    但憑一念間


   


                                                                                      


    朱銘藉由貫徹修行,讓藝術的明心見性自然地水到渠成;而在創作進行中,要讓真我發揮潛能,朱銘的獨到觀點是「縱手放意,無心而得」,他解釋說:「所謂『無心』,就是沒有經過思考,這是我的主張,在創作中,不必想,也不可以想!不必想,會維護住創作的單純性,因為它直截了當;不可想,則堅守了創作的嚴肅性,因為它不變質。
         




    以造型而言,朱銘認為「氣韻生動的作品,每一塊肌理的流動,都依循著作品內在活力與動感的需要,而呈現出整體造型上最合理、自然的律動,這就是『以裡達表』傳導出生命力的訊息。成功的作品絕不是任意加一塊或減一塊所能造就,它有一個接近本能、獨立單一的生命條件,這才是自然天成。」


              



                                


    人間系列-彩繪木雕展現了快刀結合色彩運用,傳達出多元造型藝術精神。
                               
         


                     人間系列-排隊


   是美術館三週年的生日禮物,是全館唯一開放給遊客互動及觸碰的作品。      



        
    太極系列- 單鞭下勢展現宏大氣魄與生動的立體感。                               


   


    很喜歡太極系列,每次觀賞總能感覺彷彿有一股氣在作品間流動,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氣韻生動吧?



        



        


                   「鄉間小路」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
              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 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鋤頭在肩上 牧童的歌聲在盪漾 喔.... 他們唱
              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
              笑意寫在臉上 哼一曲鄉居小唱
              任思緒在晚風中飛揚 多少落寞惆悵 都隨晚風飄散
              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牧童的歌聲在盪漾 喔.... 他們唱
              還有一支短笛隱約在吹響

                      


    太多想看、值得看的東西所以第二天的行程變得有點趕,步出美術館已近黃昏,順道到萬里的亞尼克吃過蛋糕便匆匆趕回台中,一路上民歌未歇一首一首熟悉的歌聲流轉著,我們不若年輕時會扯開嗓門大聲合唱,大家僅是輕輕地和著,從後視鏡看我們這群不再年輕的200團團員,雖然少了年少的輕狂我卻珍惜這份豁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