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國大陸旅遊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豐都(舊稱酆都)位於涪陵東北的長江北岸,距離重慶市區172公里 。由於三峽大壩工程豐都舊城已被淹沒,現在的豐都縣城是搬遷後的新址。鬼城酆都位於酆都城東北的名山上,名山原名平都山,因蘇軾之詩「平都山下古名山」而得名。


   


    相傳從漢代起,有一個人叫作陰長生,另一個人叫王方平,他們曾先後在豐都縣城東北角的平都山也就是今天的名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到了唐代,有人誤將兩人的姓連在一起,成為陰王,再訛傳為陰間之王,於是豐都就成了陰曹地府。漢唐以來,豐都縣的名山就被稱為「鬼城」,鬼城酆都有1,800年歷史,經過歷代修築樓宇櫛比林立,依山勢而立飛簷斗拱雕花縷空,但因色調灰冷,給人陰森肅穆之感。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很有特色的歷史文化小鎮,以其作為陰曹地府所在的豐富鬼文化而蜚聲古今中外。這裏流傳著許多鬼神傳說,《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鍾馗傳》等許多中外文學名著對鬼城豐都均有生動描述,頗富傳奇色彩。


   


    豐都名山林木蓊鬱風景如畫古木掩映的翠綠叢中石徑通幽。歷代人們在滄桑的歲月沉澱中,憑著豐富的想像和心中的奢望在名山之上,日積月累修建了陰陽界、奈何橋、十八層地獄等眾多的景點,並根據佛、道、儒教的學說,塑造了大量的人、鬼、神的形象,以自己心中的理想鬼神去懲惡揚善,使理想的鬼神成為人們生存的精神支柱。         


            


             


    名山山頂有天王殿,雕樑畫棟,堂皇富麗,正殿供奉閻羅天子塑像威嚴可畏,閻羅殿內的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判官小鬼、勾魂使者等塑像,個個猙獰恐怖,令人毛骨悚然。





    位於豐都名山寥陽殿前的「奈何橋」是豐都鬼城中一個蘊含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地方,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原為明蜀献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香火廟的附屬建築,相傳是到陰曹地府必經之路。它是由三座大小樣式完全相同的石拱橋並列而成,橋左邊是金橋、右邊是銀橋,過金橋的能大富大贵,走銀橋的也會發大財。橋面窄小,青石鋪砌,略成弧形,每次只能行走一人。橋的兩側石欄雕花,橋下為一方池塘。民間傳說,凡行善的鬼魂顺利通過,作惡的鬼魂就要被惡鬼打入血河池中,遭受蟲蟻、毒蛇的折磨,這也就是鬼城文化的精髓:懲惡揚善。很多來豐都名山鬼城旅遊的遊客喜歡從橋上順利走過,認為走過此橋死後就能免再受過奈何橋之苦。


         


 


          


        


   「鬼城」的風景秀麗,人們憑想像,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望鄉台」、「十八層地獄」等一系列陰間機構。各關卡的鬼神形象千姿百態,崢嶸古怪令人不寒而慄。


        


   


                   紅塵生涯原是夢


                   幽冥黃泉亦非真


 


        



            過了鬼門關,便到了黄泉路


  


              


    歷代騷人墨客紛至沓來,登山攬勝遊覽題吟,在鬼城中留下了足跡。


   「下笑世上士,沉魂北豐都」這是詩人李白遊覽豐都名山鬼城之後留下的詩句向世人昭示一個關於生與死、來與去的人生道理。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李白《荊州歌》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


         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


                                  ~~~劉禹錫《荊州歌二首》


                         



江陵,古稱荊州坐落於湖北省中南部長江北岸,遠在太古時代中國方圓九州,荊州就是一個州的中心之地,春秋戰國時,楚國把楚都遷到江陵,這裡便成了楚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的中心。


 



 


明代政治家及改革家也是史上最優秀的首輔(皇帝的老師)-張居正,他的故居就座落在荊州古城東門前。雖然後人對張居正的評價不一,但是卻都不得不承認自張居正主政後的明朝形勢是明朝中葉以來最好的時期,張居正可說功績卓著。


 



 


        


 


秦漢以來江陵是北至長安、洛陽,南下兩廣,西去四川、雲貴的陸上通道必經之路。城南又有長江水運之便,故向來有"自古兵家重荊州"之說。


 


 


  


       


 


三國演義120回中有72回與荊州之爭有關,據「三國演義」記載:赤壁之戰以後曹操退回黃河流域,孫權為鞏固長江下游的統治勢力佔領了荊州。孫權和劉備為了利害關係而聯盟但彼此各懷鬼胎因此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鬥。


孫權採納部下魯肅的主張,把荊州借給劉備以便聯合抵抗曹操。劉備取得四川後並未歸還荊州且派二弟關羽據守,而當關羽出兵襄樊威逼曹操時,孫權乘荊州空虛,派呂蒙襲取荊州並俘殺關羽。歷史上「劉備借荊州」、「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關羽大意失荊州」等故事都發生在這裡。


 



 


      


 


       漫步古城上遙想三國當年勇,竟是別有一番滋味


 


     


 



    古城上佈置了許多三國演義裡的道具供遊客憑弔,這把就是仿製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


 


      


 


    荊州古城牆為古代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在建築美學和軍事防禦上都堪稱典範。它始建於東漢末年,現存城牆、城樓是清順治年間(西元1646年)修復的。巍巍而立的古城牆,高8.83米 ,四周總長10.5公里 ,有城垛4,576個,炮臺26座。城基是用大塊條石壘成,城磚用石灰糯米漿灌縫,非常堅固


 


    


 


    古城全城城址東西長、南北短,東西長約3.75公里 ,南北寬約1.2公里 ,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呈不規則橢圓形。城牆外,護城河緊相環抱。全城城門六座,分別為東門、小東門、大北門、小北門、南門、北門。城門上建有雄偉的城門樓,門樓邊有藏兵洞。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甕城,以便甕中捉鱉,致攻城之敵於死地。


 


   


 


      


    古城牆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甕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四座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 ,寬6.3米 ,深6米 ,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


   


    此行荊州古城之旅只是由武漢前往宜昌搭船遊長江三峽途經之地,故並未細賞只短暫參觀了古城的東門


         


    欲上東城門的樓梯,階梯旁的斜坡是跑馬道,坡度約莫有45度,不禁揣想起當年關羽策馬上城樓的英姿


  


   跑馬道上的文字磚


   古代磚紋有兩大類:一類是文字磚,分為城磚與墓磚。另一類是花紋磚,分畫像磚、空心磚和圖案連拼磚。文字磚中,城磚的文字,印在磚的一側,內容是負責燒製城磚的地區、衙署、窯名及年代,以便於驗收。     


        


    在古城看到路旁小販所販售的農產品很好奇,走過去詢問大哥這是啥?他竟不知該如何向我解釋,只是笑著告訴我這是一種水果削了皮就可以吃,他問我要不要買一點試試?老實說我還真掙扎了一下子,好奇心驅使我點頭,但理智馬上告誡我出門在外不要亂吃東西尤其是生食,最後理智戰勝了好奇心,所以至今我還是不曉得它是何等滋味?且把這個謎留在古城的記憶裡吧!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位於重慶城西14公里,東臨嘉陵江,南接沙坪壩,西界童家橋,北靠石井坡,面積1.18平方公里以明清時期盛產及轉運瓷器得名  


  


  


          



      


       「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古鎮的寫照。


 



            


 


    最近幾年重慶市快速發展,磁器口是少數還保有老重慶風味的地方。


 


  


 


           


    


    據載興鎮始於宋朝(西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清末民國時期達極盛,自古以來便是重慶重要的水路碼頭,有"小重慶"之美譽。 


  


  


    鎮上建築極具川東民居特色,石板路與沿街民居相依和諧,房屋結構多為竹木結構,穿門夾壁或穿半木板牆。


       


    沿街店鋪多為一進三間,長進深戶型,店鋪後面一般為四合院。


   


    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大多維持明清建築風格,磁器口老街的石板路全由上好青石舖就而成故稱青石老街,街上的石頭最老的已有千年的歷史,真實的記錄了古鎮的歲月滄桑。


 


        


 


    磁器口的青石老街,每一塊石板都有一個生動的故事,每一塊石板都是一個活的靈魂。


 


         


 


    石板路寬處6 -8窄處僅2 -3,其寬度與街邊房屋之比例大體為11.51.8之間,所以走在石板街上,抬眼所見房屋高低錯落自然和諧,尺度宜人,極富韻味。


  


   


        


  


   


    沿街商店、小吃舖林立,街邊的匾額古色古香,街上還有傳統的糖人、米刻等工匠進行現場製作表演,不經意間彷彿有時光倒流的錯覺


 


 


  

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