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舊稱酆都)位於涪陵東北的長江北岸,距離重慶市區172公里 。由於三峽大壩工程豐都舊城已被淹沒,現在的豐都縣城是搬遷後的新址。鬼城酆都位於酆都城東北的名山上,名山原名平都山,因蘇軾之詩「平都山下古名山」而得名。
相傳從漢代起,有一個人叫作陰長生,另一個人叫王方平,他們曾先後在豐都縣城東北角的平都山也就是今天的名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到了唐代,有人誤將“陰”和“王”兩人的姓連在一起,成為“陰王”,再訛傳為“陰間之王”,於是豐都就成了“陰曹地府”。漢唐以來,豐都縣的名山就被稱為「鬼城」,鬼城酆都有1,800年歷史,經過歷代修築樓宇櫛比林立,依山勢而立飛簷斗拱雕花縷空,但因色調灰冷,給人陰森肅穆之感。
豐都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名城,是中國很有特色的歷史文化小鎮,以其作為陰曹地府所在的豐富鬼文化而蜚聲古今中外。這裏流傳著許多鬼神傳說,《西遊記》、《聊齋志異》、《說岳全傳》、《鍾馗傳》等許多中外文學名著對“鬼城”豐都均有生動描述,頗富傳奇色彩。
豐都名山林木蓊鬱風景如畫,古木掩映的翠綠叢中石徑通幽。歷代人們在滄桑的歲月沉澱中,憑著豐富的想像和心中的奢望在名山之上,日積月累修建了陰陽界、奈何橋、十八層地獄等眾多的景點,並根據佛、道、儒教的學說,塑造了大量的人、鬼、神的形象,以自己心中的理想鬼神去懲惡揚善,使理想的鬼神成為人們生存的精神支柱。
名山山頂有天王殿,雕樑畫棟,堂皇富麗,正殿供奉閻羅天子塑像威嚴可畏,閻羅殿內的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判官小鬼、勾魂使者等塑像,個個猙獰恐怖,令人毛骨悚然。
位於豐都名山寥陽殿前的「奈何橋」是豐都鬼城中一個蘊含中國傳統文化意味的地方,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原為明蜀献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香火廟的附屬建築,相傳是到陰曹地府必經之路。它是由三座大小樣式完全相同的石拱橋並列而成,橋左邊是金橋、右邊是銀橋,過“金橋”的能大富大贵,走“銀橋”的也會發大財。橋面窄小,青石鋪砌,略成弧形,每次只能行走一人。橋的兩側石欄雕花,橋下為一方池塘。民間傳說,凡行善的鬼魂顺利通過,作惡的鬼魂就要被惡鬼打入血河池中,遭受蟲蟻、毒蛇的折磨,這也就是鬼城文化的精髓:懲惡揚善。很多來豐都名山“鬼城”旅遊的遊客喜歡從橋上順利走過,認為走過此橋死後就能免再受過奈何橋之苦。
「鬼城」的風景秀麗,人們憑想像,用類似人間的法律機制先後建成「閻王殿」、「鬼門關」、「陰陽界」、「望鄉台」、「十八層地獄」等一系列陰間機構。各關卡的鬼神形象千姿百態,崢嶸古怪令人不寒而慄。
紅塵生涯原是夢
幽冥黃泉亦非真
過了鬼門關,便來到了黄泉路。
歷代騷人墨客紛至沓來,登山攬勝遊覽題吟,在“鬼城”中留下了足跡。
「下笑世上士,沉魂北豐都」這是詩人李白遊覽豐都名山“鬼城”之後留下的詩句,向世人昭示一個關於生與死、來與去的人生道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