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El Alquimista)」係描述牧羊少年從西班牙跨海來到非洲展開一段撒哈拉沙漠尋寶的冒險旅程,書中的主人翁就是從坦吉爾登岸。
現在從西班牙最南端的Tarifa搭船到坦吉爾,30公里的航程只需花半個小時,它的地理位置如此接近歐洲大陸,又控制著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狹窄通道,這也註定了它多舛的宿命。

15世紀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佔領海外殖民地的帝國主義隨之興起,1471年葡萄牙便佔領了坦吉爾,直至1661年葡萄牙公主下嫁英國國王時遂將坦吉爾連同印度孟買一起送給英國作為嫁妝,英國接手後大舉興建港口、構築防禦工事,此時的英屬坦吉爾成了一座防衛森嚴的碉堡,直至1680年阿拉維王朝第二任蘇丹整軍經武不斷奮戰力圖奪回坦吉爾,終於在1683年英國決定主動撤退,但在臨走前卻把坦吉爾連同港口及各項防禦工事全部炸毀成為一片廢墟,其間又因海盜活動而多次遭到歐洲各國攻擊。


20世紀初坦吉爾再度成為歐洲列強覬覦的目標,在1923年法國和西班牙已是摩洛哥的保護國,但為了協調英、法及西班牙的利益衝突,三國在巴黎簽署公約,宣告坦吉爾由三國共管(後來又陸續加入義、葡、比、荷、瑞典與美國),坦吉爾在30多年的國際共管期間也成了三不管地帶一直持續到摩洛哥獨立為止。

葡萄牙人建的城堡(Kasbah)位於老城西北方的最高點,俯瞰著港口和整個老城,從羅馬時代起一直是這個區域的管理中心。城堡是坦吉爾著名的地標,實際上是老城裡的城中之城,蘇丹宮(Dar el Makhzen)是17世紀時由穆萊斯伊斯邁爾所建的蘇丹行宮,裡面有兩座精緻的噴泉中庭以及一座清真寺。

廣場西南面是建於1917年的柏阿比德清真寺(Mosquee Sidi Bou Abid),棗紅色的宣禮塔特別引人注目。

老城的東北面連著港口,還有幾座古砲居高臨下的把守著海峽的入口,停泊在港內的各式船隻盡收眼底。


坦吉爾的老城區(Medina)由港口延伸至北面高地,大部分的城牆與老城門依然屹立,巷弄狹窄曲折,歷史滄桑盡在其中。

時至今日,閒坐咖啡館仍是坦吉爾人生活的重要部分。




熙來攘往的傳統市集總是吸引著遊人的目光











漫步舊城區忽有當地人邀請與我們合影,團員們開心地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