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是萬里長城的西端終點,建於公元1372年,總佔地約3.35萬平方米。因設在嘉峪山西麓的岩岡處,由此取名嘉峪關。
現在關城以內城為主,周長640米 ,面積2.5萬平方米,城高10.7米 ,以黃土夯築而成。嘉峪關內城牆上還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樓共十四座,是長城眾多關城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
城頭垛口林立,磚垛牆高1.7米 。東西城垣開門,門上有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修建的東西二樓:東為“光化樓”,西為“柔遠樓”,均係單簷歇山頂、周有迴廊的三層木結構建築,總高17米 。
嘉峪關坐東向西,由內城、甕城、羅城、外城及壕塹等五部分組合,防線多道,布局嚴密,形成重城并守的態勢。關口在正西,牆體高厚,城頭樓閣重疊,四通八達,碉堡林立,璧壘森嚴,垛口密集,南、北兩端箭樓高聳,飛檐凌空。
清同治末年左宗棠駐節肅州時,曾修整關牆和關樓,並親筆題“天下第一雄關”的匾額,高懸關樓。
外城與羅城間,自然形成一寬闊的廣場,據說廣場內,早年還建有街道、驛站、店鋪、飯館、車馬站和廟宇等,熙來攘往,十分熱鬧,現僅存文昌閣、關帝廟和戲台。
關帝廟始建於明代,清時多次修繕,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98年才按照文物修復原則重建。這是關帝廟門側的石鼓。
戲台正對關帝廟,坐南朝北,同樣始建於明代,清時重修。台內兩側繪有彩畫,台外正面磚砌屏風上,豎刻一幅楹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頗具深意。
內城的東、西兩門外,都有甕城回護,均略呈正方形,黃土夯築,門洞為拱券式,門洞基礎和地面均用長方形條石襯砌,安雙肩鐵皮包釘大門。
關城的東、西、北三面,有黃土夯築的圍牆,周長三五○公尺,高約 四公尺 。
城關南枕終年積雪的祁連山,雪峰如玉綿亙千里,登上城樓遠望祁連,在這牆頭駐足良久,念著祁連長伴嘉峪關的寂寥,心底竟升起念天地悠悠之慨歎。
無際的長城線似孤寂無言地延伸著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肅鎮總兵李廷臣視察嘉峪關防務時,見這裡南有祁連雪山,北有黑山,關勢雄偉,便在嘉峪關西門外百餘米處寫下『天下雄關』四字並勒石為碑。
留言列表